在达卡街头,人力车夫一哥与中国博主杜克的跨国友谊感动了全球。这个故事背后,不仅是底层奋斗的温情叙事,更折射出一个国家的能源困局:当一哥用三轮车搭载游客穿梭于停电频发的街巷时,孟加拉国正经历着能源结构转型的阵痛与希望。
一、从 "电力荒漠" 到 "绿色曙光"
过去十年间,孟加拉国通过 "一带一路" 合作实现了电力产能的跨越式增长。帕亚拉电站、巴瑞萨电站等中孟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仅帕亚拉电站就贡献了全国约 10% 的电力需求。科克斯巴扎尔风电项目的建成,更标志着这个南亚国家首次实现规模化清洁能源供应,每年减少 10.92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,相当于为 10 万户家庭点亮可持续未来。
这些数字背后,是中国工程师在技术攻坚中的智慧闪光。面对年均风速不足 5.5 米的不利条件,建设团队创新采用低风速发电机组,将叶片长度从 70.5 米延长至 78 米;针对冲积平原地质难题,通过增加塔架直径、提升基座高度等方案,使风机抵御台风能力提升 40%。这些 "中国方案" 不仅破解了技术瓶颈,更培养了本地风电运维人才,为清洁能源本土化发展播下种子。
二、能源困局的 "双面镜像"
然而,光明的背后仍有阴影。燃料进口依赖与外汇储备不足,如同悬在孟加拉国能源命脉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2023 年因液化天然气价格飙升引发的全国性停电,暴露出能源结构的脆弱性。当阿达尼电力公司因 8.5 亿美元欠费威胁断供时,这个拥有 1.7 亿人口的国家,正面临着每天 1500 兆瓦的电力缺口。
更严峻的是结构性矛盾:一方面,制衣业等支柱产业的用电需求年均增长 10%,另一方面,电网建设滞后导致输电损耗高达 18%。在农村地区,仍有 3% 的人口依赖煤油灯照明,城市居民也常经历 "日停五小时" 的生活常态。这种 "有电却用不上" 的困境,凸显了能源普惠之路的漫长。
三、破局之道:技术革新与全球担当
面对挑战,孟加拉国正加速能源结构转型。2024 年修订的屋顶光伏政策,将净计量比例提升至 100%,激发了分布式能源发展活力。希拉甘杰光伏电站等项目的落地,标志着太阳能开发进入快车道。这些举措不仅缓解了电力短缺,更推动着年减排量超 10 万吨的环保革命。
在这场能源突围战中,中国企业展现出 "授人以渔" 的担当。巴瑞萨电站通过技术转让和人才培养,帮助当地建立起完整的运维体系;科巴风电项目将中国标准转化为本地实践,为后续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范本。这种 "硬件 + 软件" 的全方位合作,正在重塑孟加拉国的能源未来。
四、格睿 GLORIA 的使命:让电力普惠触手可及
作为深耕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者,格睿 GLORIA 始终关注着类似孟加拉国的能源困境。我们深知,可靠的电力供应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,更是打破贫困循环的关键。通过提供高效稳定的分布式发电解决方案,我们助力偏远地区摆脱 "有电不稳" 的困境,让清洁能源真正成为改善民生的动力。
值此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期,我们呼吁更多企业和机构加入这场 "电力普惠" 行动。正如杜克与一哥的故事所启示的:当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相遇,当国际合作超越国界局限,每一度电都能成为改变命运的火种。让我们携手同行,为每一个需要光明的角落,点亮希望的星光。
好电机,格睿造!
关注格睿,了解更多行业资讯!